河南大学学科建设处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正文

药学

学科风采

学科发展简况:河南大学药学学科拥有一支阵容整齐、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学术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学科点拥有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生药学、生物制药、药事管理等七个二级药学专业学科。其中,二级学科药物制剂专业是河南省最早的药物制剂专业,也是河南大学特色专业,并于2008年已成为第七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在河南省高校药学教育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多媒体教室20个,总面积2000平米,6个中试车间,药学实验室8个,学校有多个计算机机房,供教学和实践使用。拥有药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12个,拥有药物合成、提取纯化、药物制剂、药物检测监控、临床药学、药品流通、GAP基地、药品监督管理等多个实践平台。拥有药学专业实践相关车间、设备、仪器等。

学科方向及学科团队:河南大学药学学科在建设期内,通过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整合研究队伍,形成了包括抗肿瘤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天然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中枢退行性疾病和肿瘤治疗基础研究、生物制品和生物药物治疗及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1)抗肿瘤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本方向综合运用现代药物研究的理念和技术,针对瞬时性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型1TRPV1)、拓扑异构酶和酪氨酸激酶等新靶点,开展基于其性质、结构、机理的镇痛及抗肿瘤小分子药物的设计研究,通过将化学药物合成方法、手性药物合成与分离、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学科和技术融会贯通,对新发现活性分子的适药性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2)天然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本方向采用超分子技术提取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为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富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该法制备的穿心莲有效部位有望开发为5类抗肿瘤中药新药;以河南省道地药材为对象,开展菊花药食物质基础研究,与企业联合开发菊花系列产品,服务地方经济;针对镇痛药物新靶点,开发新型镇痛药物,并对新发现活性分子的适药性进行系统研究。

3)中枢退行性疾病和肿瘤治疗基础研究:本方向借助于动物在体模型和多种体外细胞模型真实地模拟了中风、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观察了苯海索、多塞平、藻酸双酯钠等药物对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上述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基于肿瘤多基因发病的复杂性,应用现代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研究微环境促癌机制,提出靶向微环境开发肿瘤防治药物的策略。

4)生物制品和生物药物治疗:本方向通过靶点进行药物的筛选,开展创新基因工程药物的研究开发;研究核受体介导的药物代谢调控及其分子机制,开展核受体与分子药理学;通过对抗肿瘤药处理肿瘤细胞的观察分析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开展抗肿瘤药物作用的细胞分子机制研究;通过对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细胞毒性及其分子作用机理观察,开展天然药物活性成分作用的分子基础研究;通过建立相应的分子、细胞、组织及动物模型,并进行药物筛选及评价,开展抗衰老药物药理学及病理机制的研究。

5)现代药物制剂技术研究与应用:基于肿瘤细胞对多胺的特殊需求,发展了肿瘤高选择性的多胺靶向给药系统,实现了被载药物的增效减毒;多胺修饰的多功能纳米药物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质,可为多胺衍生物在细胞等生命体中的行为提供可视性,对阐明靶向纳米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以天然物质茄尼醇、透明质酸及两亲性碳渣为基本载体单元,构建具刺激响应、主动靶向、化疗敏化作用的纳米载药系统。

学科现有支撑平台的情况

1)拥有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实验室,河南省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省抗肿瘤中药药效物质和创新药物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杜仲栽培与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药物物质基础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河南省高校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高校无机离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实验室面积5400 m2,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408台,仪器设备总值5600万元,为本学科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拥有一支学科门类齐全,学历、职称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的药学科研团队,其中河南大学黄河学者2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人。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科研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3)产学研结合效益显著:本学科研制的银杏酮酯滴丸2006年在山西千汇药业有限公司投入生产,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芪参胶囊实现销售过2亿元,冬凌草薄膜衣片上市三年销售额即达全国第一;卡托普利缓释片的新药研究为上海凯宝药业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新药板蓝根含片为洛阳新春都药业有限公司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4)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每年毕业五、六十名硕士研究生,20%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外一流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其余毕业生均能顺利就业于国内高校、医院、药企等机构,已涌现出一大批医药行业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