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学科建设处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学科建设> 重点学科> 正文

音乐与舞蹈学


(1)学科概况

河南大学音乐学科的正式设置始于新中国成立,是河南省成立最早的专业性艺术学科,这是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的起点。1986年,河南大学音乐系获得民族声乐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全国最早拥有音乐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直至1997年之前,音乐学学科都是河南省音乐教育唯一的本科培养单位。历经六十多年积累,在武秀之、王寿庭、杜鹤鸣等老一辈音乐家,以及杨善武、陈宗花等学者共同努力下,音乐舞蹈学科成功获批河南省第七批、第八批重点学科、第九批重点学科。在2014年开始招收中国音乐史方向博士,2018年成功获批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有艺术史、艺术教育二级学科。

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音乐与舞蹈学”总牵头人为陈宗花教授

(2)师资状况

本学科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1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

目前本学科人才梯队在年龄、职称方面分布较为均衡。我们依托国家与省部级科研项目,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形成“学术带头人+创新团队”的队伍建设模式。学院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保障人才优先发展,注重培养、引进和使用并重,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全面提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努力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队伍素质提升,针对学科建设发展目标,结合教学及科研需求,积极引进校外专家教授,打造学术研究平台,突出团队建设。按照学院总体发展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产攻读博士学位或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交流。鼓励在岗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利用寒暑假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院为此专门提供专项经费,用于类似短期“大师班”培训等的支出。利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聘请以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为主的国内知名学者为讲座教授、讲课教授。目前学院已培养了一位校特聘教授,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博士多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逐年提高,学历结构日趋合理,学院结构不断改善,师资梯队合理,整体发展势头强劲,确保本学科在河南高校的领军地位以及在全国同类学科中的优势地位。

(3)学科平台

①教科研基础平台

目前,本学科已拥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拥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硕士授权点,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3年获批河南省艺术实验示范教育中心,2014年获批河南大学创新团队,2015年艺术硕士获河南省首批硕士专业学位特色品牌专业。音乐领域依托艺术学院拥有河南省第一个专业的音乐厅,多功能演出厅1个,多媒体教室5个,形体与舞蹈教室3个,合唱排练教室2个,数码钢琴教室3个,电脑作曲教室、音乐资料视听室、图书资料室、录音工作室、MIDI音乐工作室、乐器及服装陈列室各1个,琴房270间,以及学校大礼堂、马可音乐艺术广场等各类教学及实践场地,面积总约8760余平方米。拥有各式钢琴总共287架,数码钢琴72架, LED高清显示屏3套,欧洲双管编制管弦乐队乐器1套,大型民乐队乐器1套,专业奥尔夫乐器一套。

购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53台。订购图书3920册,其中中文图书3500 册,外文图书420册。订购期刊96种,其中中文期刊80种,外文期刊16种。改造实验用房 1200 M2, ,建设教学、实验基地 6个。

②实践平台

在建设期间,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歌舞剧院、省群众艺术馆、河南艺术中心、开封市歌舞剧院、洛阳市歌舞剧院、清明上河园实景演出基地、郑州爱乐钢琴销售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践基地协议,为艺术硕士研究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以演促学、以演促教,效果显著。音乐学院建立了河南大学实验剧场,与河南省群众艺术馆小剧场、郑州爱乐钢琴大厦签订协议定期举办艺术硕士专场音乐会,切实保障艺术硕士研究生演出实践的顺利实施。

(四)人才培养

①加强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

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脱产攻读博士学位或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交流;鼓励在岗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利用寒暑假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利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聘请以国务院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为主的国内知名学者为讲座教授与讲课教授。

②精心打造学科梯队

坚持培养、引进、吸纳高层次、高科技、创新型人才,注意加强国际、国内高水平互动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学术队伍科学素养,建造一支以学术造诣高、科研能力强、理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心,以业务技术骨干为中坚力量,全员参与科研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学术气氛浓厚、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在进修、外出开会等方面为梯队成员提供便利,在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等方面为梯队成员提供资金支持,加大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积极倡导人文关怀,为梯队成员分忧解难,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③完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

本学科合理调整研究生课程,强化研究生业务学习和科研意识,制定研究生科研奖励制度,为研究生成才搭建更为宽广的平台。在规范研究生教学的同时,研究生注重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优秀研究生提供访学通道。

(五)科学研究

在重点学科资金的支持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取得优异成绩。

①科研课题数量不断增加

本学科完成了以《1937—1949年:解放区文艺运动中的民间音乐问题研究》、《1927-1949年:大众化、民族形式探索与音乐形态的生成》、《中国音乐宫调史研究》、《现代琴学视域下的古琴文化发展机制研究》、《新世纪十年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发展研究》、《1927-1937:红色音乐思潮研究》等为代表的国家级、教育部课题;同时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法律、制度及理论、实践创新研究》、《解放区音乐民族化思潮研究》、《河南戏曲声腔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以声腔、行当唱法、意识习俗为中心》等为代表的多项省社科项目。共计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7项。

②高水平科研成果大量涌现

本学科在权威出版社出版专著、教材33部;出版音像制品8部;获批国家专利4项;在中文核心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5篇,其中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等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篇;科研论文及音乐作品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51项,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占省内之冠,在全国同类院校名列前茅。

(六)社会服务

①繁荣中原文化

目前,河南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转变、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河南大学充分发挥中国音乐史、音乐教育、音乐表演、舞蹈等学科优势,积极融入当代古典音乐、传统音乐、流行音乐、音乐教学法、古典舞、民族舞、现代舞等方面的创新性文艺理论研究,为我省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河南大学先后与中国合唱协会、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舞蹈家协会、河南省音协、河南省艺术中心合作,承办了全国首届合唱作品编创讲习班、《马可选集》首发式暨马可艺术成就研讨会、中国首届舞蹈文化人类学发展研讨会、纪念马可诞辰95周年学术研讨会、“国际音乐教育发展趋势、中国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沙龙研讨会、《塔影荷风》王艳芳二胡独奏音乐会研讨会、《我爱这土地》李静独唱音乐会研讨会、《燃烧的心愿》虎翼独唱音乐会研讨会、幸福中央——刘媛媛独唱音乐会研讨会,等等。

②服务地方文化

河南大学的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研团队积极广泛地参与文化、教育产业建设。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美国杨百翰大学、意大利法布利亚诺艺术家音乐学校、美国密歇根大学、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河南省群众艺术馆、河南——百度开封频道、开封网、开封文化客厅、意大利佩鲁贾音乐学院等机构合作,先后成立了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实践基地、宋代音乐史合作研究基地、河南大学意大利艺术研究中心,承担了音乐学合作研究项目、乐队指挥教学合作项目、音乐治疗实验项目、演出交流合作项目交流合作项目、中国音乐史合作研究项目、歌舞演艺与创作基地合作项目、音乐传播与交流推广合作项目、音乐传播推广合作项目、音乐与舞蹈学科服务社会项目。此外,本学科积极与省内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完成如“梦游清明上河图”市民原创音乐剧、MV原创声乐作品《清正廉明是盏灯》、《老百姓的口碑是杆秤》等作品的音乐编创,以及“钢琴琴谱固定装置”、“钢琴辅助练习装置”、“钢琴踏板练习器”等专利项目的研发,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③适应人才需求

本学科主动适应中原经济区文化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表演团体、企业实体的合作,积极探索和完善国际联合、校校结合、校院(团)结合、校企结合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东京艺术中心、河南爱乐之声乐器销售有限公司、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开封市歌舞剧院、北京保利艺术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河南艺术中心、郑州MS金刚舞蹈工作室、开封市声视传媒工作室、河南骨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与舞蹈专业实践基地、郑州爱乐钢琴大厦乐器销售与调律实践基地、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舞蹈专业演出实践基地、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编创实践基地、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电子音乐实践基地、河南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专业音乐人才,满足了中原经济文化发展对音乐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