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的统计学科是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在2011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并启动建设。本学科立足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跟国际教学科研前沿、整合河南大学优势平台资源,致力于打造河南顶尖、国内一流和国际知名的学科平台。
河南大学统计学科已经形成了优异的科研创新团队,现有教学科研人员21名,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9人,有20人具备博士学位,已经形成了支撑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科研团队;在团队建设方面,河南大学统计学科着力促进本学科教师学习提高,一方面派魏新颖等老师前往名校读博士学位,另一方面,也先后引进了Makram El-Shagi、王倩倩、蒋村逢等国、境外一流大学的优秀博士,同时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一流院校进行交流培训,其中王志标副教授予2015年8月前往加拿大卡尔顿大学(University of Carleton)进行访学交流。
1.学科特色
本学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以文明转型为背景,以传统平原农区为切入点,就工业化所引领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结构转换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服务中部崛起战略与河南省经济振兴计划是本学科最重要的特色之一;第二,努力尝试统计新方法,积极探索残损数据分析(messy data analysis)规律。残损数据分析涉及数据残缺、采样频率不固定、统计方法不系统、数据报告有选择性等情形下的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研究的需要,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比如,结合大数据的出现尝试应用统计领域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的研究,结合东西文明比较的量化趋势开展文明测度领域的研究与尝试,结合宏观经济波动频繁的现实开展经济政策效果评价方面的研究,结合数学理论的发展探索数理统计与模糊数学、图像处理等学科相结合的可能性。
2.主要研究方向
统计学目前主要有五个研究方向:
第一,社会经济统计。该研究方向研究经济信息的搜集、整理的统计技术原理与方法。具体内容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时间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等。该学科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为博士生导师肖红叶教授(河南大学统计学首席教授,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组评委、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第二,残损数据整理与应用。该方向的研究内容包主要收集、研究历史数据。研究方向主要采用非经典方法研究数据残缺、采样频率不固定、统计方法不系统等残损数据情形,以弥补和校正经典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对残损数据处理分析产生的扭曲性。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彭凯翔教授
第三,国民经济核算与评估。国民经济核算就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总体的全面核算,它以一定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从实物资产、金融资产、物质产品和劳务等各个角度,以各种流量和存量的形式,对能反映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各种重要指标及其组成部分作系统的测定,并把各种指标组成一个系统来综合描述一国(或地区)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结构的全貌。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为杨凤娟教授
第四,金融统计与政策评估。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统计分析进行长期跟踪和持续研究。追踪国际学术前沿,理论和方法均有突破,站到该领域研究的前沿。侧重于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的运用,正确指导各类综合评估与定量管理实践。拥有结构合理、学术素养深厚、研究能力强的学术队伍。特别是来自美国的德籍学者Makram El-Shagi的加盟更是提高了该方向的国际影响力。
第五,应用统计与数据处理。结合海量数据的出现与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将统计研究与大数据处理结合起来的研究正在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方向的带头人为沈夏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