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1.学科概况
本学位授权点管理归属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作为艺术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涵盖了造型艺术理论、书法史论与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等广泛领域,是艺术学的支柱学科之一。我校美术学学科始建于1949年,河南高等美术教育发端于此。1998年获美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美术学艺术硕士(MFA)学位授权点。本学科在传统美术文化研究,以及书法、中国画、油画艺术研究和美术教育研究领域中特色明显。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3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艺术学一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含校聘),博士7人, 硕士学位讲师15人,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拥有较为优越的学术平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有刘守安、尹少淳、梁玖、尹吉男、贺西林、化建国、马国强、谢冰毅、王宏剑、王颖生等一大批艺术理论家、著名画家受聘本学科特聘教授,定期为全院师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其中聘请化建国、马国强、谢冰毅、王宏剑为硕士生导师。学科研究团队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趋向。
目前,美术学一级学科已经凝练了美术历史及理论、书法研究、中国画研究、油画研究、当代美术教育研究五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以知名教授为核心、以博士学位的教师为骨干、以外聘著名专家为辅的学术研究梯队。
2. 师资力量
在多年的一级重点学科建设中,各方向牵头人均为本学科骨干教师,业务能力强,科研成果较为突出,教学认真负责,受到学生的好评。在牵头人的带领下,各专业方向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积极引进高层次、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强化国际、国内高水平兄弟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截至2016年6月,本学科成员共43名,其中学术型导师18人,61岁以上1人(续聘),56-60岁7人,46-55岁9人,36-45岁20人;教授5人,副教授(含校聘)20人;博士学位7人,占学术型导师人数43.75%。外校、科研单位取得学历2人,此外,本学科引进高层次人才9名,特聘教授6名。学缘、年龄结构合理。
3.主要学科方向
近五年来,本学位授权点在继承河南大学优良学术传统的基础上,把握艺术学门类升级带来的良好机遇,扎根中原沃土,瞄准“国家一流”,坚持“区域引领”,突出“中原风格”,致力于重点学科研究,逐步凝练成以下三个培养方向:
(1) 美术与书法史论
该方向依托河南书法大省地位与河南大学人文学科优势,践行以美术、书法历史与文化研究为龙头的研究理念,倡导“理论研究与书法实践并重,学识修养与艺术创作相承”的学科发展观。本学科方向依托河南大学宋文化研究院、宋代艺术研究所、黄河文明中心,形成了以社会学角度切入书法史、美术史领域,以宋代地域文化艺术研究为重点的学术特色。其项目、论文、著作和创作等方面的成果代表了这一时期国内业界的较高水准,学科影响显著。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为赵振乾教授。
(2)美术教育研究
本学科旨在分析和研究当代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问题,能够致力于从不同方面研究国内外美术教育的发展、变革与演变,着眼于当代,立足于区域环境下美术教育活动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体现了其学术视野既注重研究当代美术教育的各种新理论,也有意探讨这些理论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既注重展示当代美术教育的各种新改革与新发展,也有目的地研究当代美术教育思想和具体教育实践。该学科的建设成绩为河南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席卫权副教授。
(3) 造型艺术理论与实践
探索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创作路径,强调绘画理论构建与创作实践的互动。在加强对实践教学与创作研究的时效性、前瞻性的同时,又根植于中原悠久的绘画传统,以绘画材料为主线研究绘画诸样式、风格与流派,现已取得丰厚成果。在全国瞩目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12人入选,对于理论创新、绘画语言创新、民族化进程,以及推动“中原画风”的确立和影响做出贡献,现已取得丰厚成果。本方向学术带头人为彭西春教授。
4.学科平台
(1)实验室、研究基地的数量层次。拥有国家级学科平台1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中心)2个。
(2)仪器设备、图书文献的数量和质量。近年来学科点投资仪器设备费合计401.1万元,用于购置本学科图书经费合计64万元,用于改善本学科点教学科研条件的其他投入合计620万元。近年来,本学科新购图书1163册中文901册,外文图书262册。中文学术期刊68种,外文学术期刊7种,图书资料室面对师生开放。建设教学、研究基地2个,实验用房面积870平方米,其中研究人员工作室面积320平方米。各工作室、实验室主要用于研究生教学和设计项目等,利用率达90%以上。
(3)平台条件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和利用率。2015年与意大利佩鲁贾艺术学院合作成立“河南大学意大利研究中心”,此平台利用率高,并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科研兴趣;2016年与莫斯科大学签订研究生合作培养方案,指定本学科为首批联合培养专业,国际交流前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