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河南大学历史学科百年华诞之际,为深化城市考古领域学术交流,促进考古学科繁荣发展,助力中国史筑峰学科建设稳步推进,4月11日至13日,历史文化学院在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指导下,举办“城市考古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董新林、钱国祥、刘瑞、汪勃及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王三营五位研究员,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业务骨干和河南大学二十余位师生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闵祥鹏代表学院致辞。他表示,此次邀请国内重要城址的一线考古工作者走进校园分享城市考古的成果与经验,以期弥补学生实践教育方面的不足,期望此次论坛能够进一步拓宽学院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渠道、深化实践育人的教育教学模式。
论坛共有五场主题报告,其间亮点纷呈。董新林的报告《城市考古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回顾了城市考古概念的提出、确立及理论形成,并以辽上京遗址为例诠释了城市考古发掘过程中地层学的科学应用以及“二个结合”和“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考古学研究的指导意义。钱国祥的报告《汉魏洛阳城考古与复原研究》介绍了汉魏洛阳城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以及丰富的考古发现,并阐述了北魏洛阳城布局的复原性研究以及自两周至汉魏期间城址形制的演变。刘瑞的报告《秦汉栎阳城遗址考古的收获与思考》从历史文献的梳理讲到文物调查勘探与三个古城的确认,最后重点介绍了三号古城的考古发现以及开展的多学科、多手段的交叉研究成果。汪勃的报告《品物流形——泉州古城空间格局及其城池要素的形与无形》解析了唐宋泉州城空间格局、城池要素等形制设计与法天象地成形、不同内在有同、意象比例唯美等“形”相关的在天成象、建立秩序、内涵方隅之道等“无形”的思想文化艺术之美。王三营的报告《寻迹北宋皇城——景龙门遗址考古发现与认识》在介绍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探讨了北宋东京宫城东墙及墙外夹道的空间分布。
论坛的最后环节是专家签名赠书,旨在鼓励在校学生热爱考古学习、注重理论实践结合、追求博闻强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本次“城市考古论坛”系统呈现了五位资深考古学家的学术成果与田野发掘经验,深刻诠释了考古工作者将科研论文镌刻在祖国大地上的学术担当,这种稳扎稳打的实干精神也将推动学院实践育人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化,为中国特色考古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增添新动力。